4G/5G偽基站,价格、配置、性能参数介绍:
【机型1:便携式背包伪基站】
价格7500usdt。小型便携式单运营商版,包含5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三五千条。
【机型2:车载式2个运营商版】
价格1.3万usdt。包含12个band频。每1小时发短信1万~2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机型3:车载式2个运营商~高配版】
价格2.3万usdt。包含20个band频。一小时发短信3万~5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注明:一台伪基站,包含的band频个数越多,发短信的速度越快、效果越满意!】
视频演示:客户反馈,伪基站短信发送平均1小时1.5万条以上!


2021年以来
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每年保持万亿级增量
人民币存款、贷款规模双双突破9万亿元
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由全国第9位跃升至全国第7位
灌溉充沛有效,增长方能蓬勃有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血脉通,则发展畅;金融活,则经济活。“十四五”以来,安徽进入经济大省的行列,这背后有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11月13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会上发布了一组组“硬核”数据:2021年以来,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每年保持万亿级增量,人民币存款、贷款规模双双突破9万亿元,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由全国第9位跃升至全国第7位,创安徽资本市场建设30多年来最好成绩。
在金融“活水”精准灌溉下,重大项目推进如火如荼,科技创新浪潮奔涌,小微企业拔节生长,消费市场活力迸发,勾勒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增量超5万亿元
“全省金融工作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增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安徽省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徐小俊说。
从金融总量看,“十四五”以来,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5万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量增长57%,2024年达1.18万亿元、居全国第6位。人民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均连跨4个万亿台阶,9月末,存款余额9.77万亿元、年均增长8.6%;贷款余额9.25万亿元、年均增长13.1%,其中人民币贷款增速曾连续18个月保持全国第1位。
从金融结构看,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连跨7个千亿台阶,9月末达1.1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5倍。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7003亿元,是“十三五”末的4.7倍。科技贷款余额1.7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其中科技型企业贷款4年连跨7个千亿台阶、达8578亿元,是“十三五”末的5.6倍。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5倍。涉农贷款余额2.67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65.8%。
倍速增长的背后,是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国民经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融资可得性提升,融资成本也在持续下降。“今年9月,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3.16%,较2020年末下降1.57个百分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降至3.02%,较2020年末下降约2.8个百分点。”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孟凡征说。
哪里有金融需求,金融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截至9月末,全省共有银行机构197家,资产规模12.49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62%;保险机构75家,资产规模4228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51%,2家地方法人证券机构资产规模2915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98%,地方金融组织585家,初步构建种类齐全、覆盖城乡、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30多年来最好成绩
“截至9月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186家,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创安徽资本市场建设30多年来最好成绩。”徐小俊说,近年来,安徽深入推进企业上市“迎客松行动”计划和“科创100”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持续深化与沪深北港交易所等战略合作,推进企业赴境内外上市。
“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62家。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家、IPO申报企业11家、“新三板”挂牌19家,数量均居全国第4位。
上市公司“含科量”持续提升。“186家A股上市公司七成以上是高新技术企业、六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五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科创板‘硬科技’上市公司24家,中部第1位、全国第6位。”安徽证监局副局长蒋诚介绍。
直接融资持续扩面增量,越来越多皖企通过股权融资、发行债券以及ABS、REITs等多元化渠道进行融资。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全省直接融资合计3.4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30%。
“抢抓债券市场‘科技板’等政策机遇,扩大债券融资规模,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发行科创债263.71亿元、同比增长59.2%。”徐小俊介绍,全国首单未来产业债、科技成果转化债、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债券、中长期科创熊猫债等先后在皖落地,创新融资模式不断涌现。
“基金丛林”建设是激活安徽创新资本活水的重要一招。
安徽组建运营总规模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和1000亿元的国资“6+1”基金,构建“政府引导+产业协同+市场化运作”的基金生态。落地全国首只银行系保险资金AIC股权投资基金,目前全省累计设立3只AIC基金、总规模21亿元;成功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国家大基金在皖设立子基金。支持科技创新园区及交通、消费等领域发行REITs产品,资本赋能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
科技金融“安徽品牌”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这片科创沃土的培育,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安徽积极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打造“科技—产业—金融”闭环生态。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十四五”以来,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连跨7个千亿台阶、增长5.6倍。截至10月末,全省共有139家科技型企业在境内上市、占全部境内上市公司比重75%,科技型上市公司总市值2.16万亿元、占比80%。科技金融“安徽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据悉,安徽在全国首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为1.5万户企业发放贷款超2100亿元;创新开展“贷投批量联动”试点并全省推广,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股权投资”690亿元组合资金支持;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政府性科技融资担保体系,科技融资担保专项计划备案金额全国第2位。
“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启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推动金融资源向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构建了多层级立体化的组织体系,构建衔接有序、广覆盖的全周期接力式科技金融产品矩阵。”安徽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赵越表示,同时,积极争取并落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各类科创金融试点政策,推动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全国首家区域中心在安徽成立运行。“十四五”期间,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年均增速超40%,科技保险累计为全省超过2万家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5.02万亿元。
“耐心资本”日益壮大。聚焦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建设,安徽创新金融服务,强化精准对接,支持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18只子基金,累计投资151个项目。聚焦全生命周期服务,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设立省级天使基金群,设立47只子基金,累计投资289个项目;对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实施科技信贷增量行动,构建“价值发现—规范培育—分类辅导”的全链条上市服务机制。
金融创新应守住风险底线。安徽稳步推进重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加快推进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清收和处置,9月末,全省银行贷款不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8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质量稳居全国前列。(记者 何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