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天,宇树机器人、机器狗惊艳亮相时装周T台秀引发“围观”。
没过几天,这一惊喜就从T台延伸到了市民生活——这些高科技“模特”现身宝山区庙行镇,在1号湾亲水步道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漫步”:机器人G1优雅地挥动手臂向路人问好,灵动的机器狗则不时停下脚步,与这里散步的市民游客互动。
机器人与水岸风景融为一体,也让庙行镇宜居宜业的发展图景有了更加具象化的表达。

1号湾亲水步道
三分钟进公园,五分钟亲水岸
在上海,河岸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在庙行镇,蕰藻浜和东茭泾将整个庙行镇划分为“T型骨架、两心四片、网络节点”的总体结构。
蕰藻浜是横穿上海市区北部的重要河流,西起吴淞江,东入黄浦江。这里曾是淞沪抗战的战场之一,也曾是两岸居民生活休憩的地方。
设计改造之初,这段滨水线路的功能提升改造按照“民生+发展”理念,以公共空间提升、绿地建设和区域功能更新为实施路径,拆除园区“围墙”,还水于民、还绿于民、还岸于民,打造科创企业和科创人群工作与生活互融的“15分钟生活圈”。

航拍庙行镇
2021年6月,蕰藻浜庙行段南岸沿线贯通,用地面积约为2.73公顷,全长约1440米,宽度10至33米不等,涉及智力公园、龙盛活力小镇、栋霖科技园、野桥村等多个贯通点。
而东茭泾作为贯通宝山、静安两区境南北向的重要河道,北起蕰藻浜,经康家宅,南入走马塘接彭越浦,在2016年开始的“治水攻坚战”中,东茭泾成功实现消除黑臭水体的任务目标。
随即,东茭泾两岸合计近6公里的亲水岸线贯通工程进入庙行镇施工蓝图:扩大T型骨架的生态资源优势,以宝山母亲河蕰藻浜为横轴,庙行母亲河东茭泾为纵轴,整体带动综合环境效益,全面贯通水岸空间,提升可达性和通行性。
2024年,这一目标终于得已实现。
“东茭泾从宝山、静安的区界一直往北,到南蕰藻路。目前,整个项目沿线、沿河的路段打通后,包括庙行公园、沿河小区旁的步道,成为一个开放空间。”宝山区水利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庙行镇亲水岸线贯通
如今,庙行镇以“一T双环”空间格局为统领,精心雕琢“3分钟进公园、5分钟亲水岸”的全域慢行系统。目前全镇绿化覆盖率38.6%,公园绿地密度位居上海前列。蕰藻浜-东茭泾7公里T型滨水空间全线贯通,形成“水绿交融、城景相依”的生态长廊。康宁路绿道改造项目将2.54公里的线性空间升级为“可漫步、可休憩、可感知”的城市绿脉,长江西路口袋公园等7处口袋公园扮靓街角巷陌,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梦想照进现实。
可触可感,家门口有科技范
9月下旬,随着东茭泾沿岸化身大型光影秀现场,用数字技术把历史和未来同时“写”进了夜空。
共康八村居民张阿姨说,“这是一家人每天散步的地方,看到如此梦幻的场景,她特意给小孙女多拍了几张照。”
随着T字型滨水步道的贯通,科创与人工智能的氛围浓度,在庙行上升。在3月宇树机器人、机器狗亮相滨水步道后,9月下旬庙行举办的“美‘庙’生活季”上,AI助手、智慧养老、炫酷光影秀……科技不再是遥远的名词,而是成为家门口可触可感的温暖日常。

“美‘庙’生活季”光影秀
居民可感受到科技浓度上升背后,是产业壮大的结果。
今年8月,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如火如荼举行之际,位于庙行镇的宇树上海高羿科技(宇树科技全资子公司)携Unitree H1、G1人形机器人,在400米决赛、100米障碍赛中连获两枚金牌,成绩分别为1分28.03秒、33.71秒。
2024年7月,宝山区、上海大学与宇树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政府、高校、企业的产学研深入合作,深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共同打造通用智能机器人产业制高点。
不久之后,宇树科技与上海大学合办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开展感驱控一体化融合、柔性机器人技术、先进检测方法和装备等研究组,共同开展科研、训练等。
不仅在这里找到了产业开拓的空间,更为科创企业发展找到了要素凝聚的生态。

亲水岸线畔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每逢休息间歇,我会带着孩子去滨水步道散步,在办公室没有灵感,但附近能够找到各种空间放松大脑。在她看来,庙行是一个暖心、安心和专心的地方。”在庙行镇扎根12年,上海石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赵婉婉在这里到了产业开拓的空间,更为科创企业发展找到了要素凝聚的生态。
烟火气里,创新氛围渐浓
创客来办公,随时能到楼下的食堂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充电”;程序员累了,可以到乒乓房挥拍、到健身驿站暴汗释放压力;孩子放学后,可以来“魔法学院”参加无线电编程课。
这一切,都发生在庙行镇T型水岸畔的党群服务中心。而这个党群服务阵地的发展模式,被庙行镇称之为:“烟火气里的创新力”。
前不久,庙行镇党委书记郁梦娴在一次企业沙龙中说,回望庙行过往的奋斗路,从曾经的纯农业地区到全区城市化程度最高的一个镇,庙行走过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敢闯敢拼、爱拼会赢的生动实践。

共康党群服务中心
在这场沙龙中,她介绍了庙行镇的四张名片:一是敢闯敢拼、爱拼会赢的“胜利之城”;二是宜居宜业、水绿相融的“品质之城”;三是向新逐绿、活力涌动的“产业之城”;四是尊商重商、有需必应的“宜商之城”。
而郁梦娴多次强调的,就是蕰藻浜—东茭泾T字型滨水公共空间贯通,串联起两大主干水系,形成科艺融合、生态低碳、全龄友好活力带。
一头是科创发展,一头是便利生活。这是庙行在水岸边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科创中心的优势所在。
在这个“科创空间”内,没有以往的租赁关系,而是“陪伴式”成长:中心要求入住创新企业必须参与经验分享会、定期开放日,把垂直行业的知识反哺给社区。
此外,中心还联合中科院院士、高校实验室、企业研发团队打造青少年科普营地,组织每月公益课、暑假科创营、小小创客工作坊等;社区居民科学讲堂定期开展民生科普讲座,让创新意识生根发芽。
公园城市,是一个集生态性、景观性、功能性、文化性、普惠性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美丽家园。这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文明的生长离不开优质的环境,城市的全面发展,同样依赖于绿色的生态支撑。(庙行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