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bksms
当前位置:主页>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滨江C位出道!这座梦想驿站凭啥圈粉无数?

作者: admin来源: 本站时间:2025-11-24

黄浦江畔,苗江路近望达路处,一座200平米的木质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1+N+23”党群服务阵地体系的重要站点——半淞园梦想驿站。

从2021年建成启用,到2024年7月焕新启航,这座曾经“人气寥寥”的滨江站点,如今已成为集红色传承、便民服务、文化孵化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日均活动场次稳居街道党群服务阵地前列,用党建引领的强大合力,书写了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的精彩答卷。

多元活动燃动滨江 驿站变身“活力磁场”

“周末的音乐会、工作日的午间沙龙、常态化的公益服务,这里的活动几乎排满了日程表,有时候一天要接待好几波人群。”坐在梦想驿站幽静的咖啡吧里,梦想驿站主理人团队负责人孙旭东颇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如今的梦想驿站,早已不是单纯的“休息空间”,而是充满烟火气与文化味的“活力磁场”,不同群体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专属时光”。

对于附近中央科创区的企业白领而言,“午间一小时”早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品牌。“这个坚持多年的活动,每月固定举办一场,涵盖手工创作、主题讲座、读书分享等多元形式,精准对接了文创园区内三四十岁年轻群体的需求。”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工小戴介绍,“我们会提前征集企业联络员和白领的意愿,结合当下趋势设计主题,比如近期就推出了结合丹麦幸福观的阅读分享与羊毛毡手作活动,让白领在放松中释放工作压力。”

由于活动内容新颖、互动性强,每次报名通知一经发布,名额便被“秒杀”,不少白领还主动提议希望活动能够反复举办。从插画体验到心理沙龙,从非遗手作到哲学分享,“午间一小时”用不断翻新的“文化菜单”,让白领们在午休时间既能充电学习,又能拓展社交,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纽带。

而到了周末、节假日,梦想驿站更是热闹非凡。虽然已经过去了三个月,驻点工作人员张阿姨对今年七夕情人节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那天的唱歌活动吸引了好多年轻人,我们四个人忙着做咖啡都供应不及,25元两杯的促销活动特别受欢迎,现场气氛热闹得不行。”

这样的火爆场景在驿站已成常态,音乐社团的开放麦演出每周五、周六晚间准时上演,400人的社群规模让小小的空间常常座无虚席;话剧团的红色剧目《前路》在各区巡演,讲述半淞园红色故事,场场爆满;世博淞园滨江音乐节三天吸引数千人参与,17支乐队轮番登台,配套的文创市集、非遗体验让市民流连忘返,梦想驿站推出的“淞淞”IP雪糕更是成为“爆款”……

除了文化活动,驿站的便民服务同样人气高涨。城市书房阅读角、儿童亲子体验区、企业共享空间、滨江跑步补给点功能齐全,饮水机、共享充电宝、血压计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急救药物箱、AED急救机器等应急设备随时待命。

快递小哥和户外工作者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充充电、热热饭菜,免费WIFI和报刊阅读服务让温暖触手可及。每月的便民集市日,理发、小家电维修、健康理疗等服务更是让周边居民直呼“贴心”,真正实现了“10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便捷体验。

党建引领破局突围 精准施策激活内生动力

梦想驿站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党建引领下精准施策、持续深耕的必然结果。

“党建引领为驿站发展定准方向。”乐活淞园街区党支部书记小邢表示,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动作用,链接辖区企业党组织与无党组织企业资源,让党员成为活动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宣传员。“很多年轻人一开始看到‘党群服务站’的牌子会犹豫,但进来后发现这里有音乐、有话剧、有各类有趣的活动,再加上党员的主动引导,慢慢就融入了进来。”

小邢举例说,曾有两位企业党员在午休散步时被驿站活动吸引,参与后主动在公司内部宣传,带动了更多同事加入,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党支部还通过走访企业、征集需求,将企业发展诉求与驿站服务精准对接,让驿站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润滑剂”。

“刚接手运营时,这里人气低迷,空间被隔断分割,书籍杂乱堆放,游客进来也只是短暂休息,很难留住人。”孙旭东回忆起最初的困境感慨道。接手后,孙旭东首先对驿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打造开放式空间,铺设草坪休闲区,更新书架布局,优化阅读体验等。

“当时有人质疑党群阵地这么‘轻松娱乐’合不合适,但街道领导非常支持,认为党建阵地就该贴近群众生活。”孙旭东说,这种改造让驿站更具亲和力,也为后续多元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理基础。

同时,驿站以“七彩生活”为主题,构建起“白色(壹鹿书香)、绿色(多壹半绿)、红色(壹心壹益)、金色(壹杯文创)、咖色(壹杯之约)、蓝色(健康壹站)、紫色(世博滨江音乐节)”的多元服务体系,覆盖文化、环保、公益、健康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随后,驿站以趣缘、业缘为纽带,挖掘培育一批梦想主理人,组建了音乐、话剧等12个特色社团。孙旭东介绍,这些社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离不开驿站的精准赋能。“我们不只是提供场地,更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如今,不少社团已实现自我造血,音乐社团以半淞园为素材,自创歌曲,在营商大会、青年夜校等场合展示;话剧团的《半淞园的百年红色记忆》荣获上海市民文化节奖项,成为传播半淞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让驿站被更多人知晓,运营团队打造了“壹杯生活”宣传群,吸纳黄浦区各委办局、街道相关人员数百人,及时发布活动动态,让驿站的影响力突破地域限制。驿站还积极整合街道、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将各类公共服务引入驿站,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推、阵地共建、人才共育”。

良性循环赋能发展 双向奔赴书写未来新篇

梦想驿站的持续火爆,不仅让自身成为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更形成了“活动聚人、人促发展、发展惠民”的良性循环,为基层治理、社区融合和城市更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批青春主理人在驿站的培育下成长起来,他们带着专业技能和热情参与社区事务。音乐社团的成员走进养老院、儿童医院开展公益演出,用歌声传递温暖;话剧团的演员深入挖掘红色历史,让红色文化在年轻群体中代代相传;不少主理人还发挥本职优势,律师主理人提供法律咨询,主持人主理人支持社区活动主持,让社区服务更加多元专业。“这些年轻人不再是社区的‘旁观者’,而是真正的‘主人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社区赋能,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更有活力。”小邢说。

驿站不仅服务了中央科创区的企业白领,更辐射到周边居民、游客等各类群体,成为连接园区与社区、城市与市民的重要纽带。对企业而言,驿站提供的文化服务、交流平台缓解了青年员工的工作压力,提升了企业凝聚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对居民而言,丰富的文化活动、便捷的便民服务提升了生活幸福感,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游客而言,驿站成为感受半淞园红色文化、城市温度的重要窗口,让滨江沿线的文旅体验更加完整。

“接下来,我们将深化‘走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小邢进一步解释道,“走进来”即持续丰富“午间一小时”“滨江文化沙龙”等品牌活动内容,拓展服务深度和广度;“走出去”即组织社团到各区开展文化交流,将半淞园的文化特色和治理经验推广出去。

半淞园梦想驿站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下党群服务阵地的创新发展路径。从曾经地处偏僻、人气低迷的“滨江小站”,到如今多元融合、活力迸发的“城市客厅”,从单一的休息补给功能,到集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平台,这座矗立在黄浦江畔的党群驿站,始终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精准化服务凝聚人心,用多元化活动激发活力,用开放式姿态链接资源。

未来,随着“走进来”与“走出去”策略的深化推进,随着红色文化传承与青年社群培育的持续发力,半淞园梦想驿站必将持续书写“凝聚有力、服务有心、治理有效”的新篇章,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样板,为更多党群服务阵地的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让城市的温度在服务群众的细微之处不断传递。(半淞园路街道供图)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6-2026 伪基站购买 www.buksms.com 版权所有 电话:Tg:@bksms 地址:香港九龙塘达之路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