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bksms
当前位置:主页>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第三届“中国与世界对话”国际论坛在京举行

作者: admin来源: 本站时间:2025-11-19

人民网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刘文璋)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与世界对话”国际论坛于11月17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战略规划”,旨在汇聚中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现代化背景下各国战略规划的实践与意义。

本届论坛汇聚了来自墨西哥、巴基斯坦、英国等多国驻华使节与知名学者,以及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外文局等机构的资深专家和中国人民大学众多学者,形成高层次、跨领域的对话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小虎在致辞中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通过科学战略规划让现代化既契合人类共同价值,又尊重各国独特国情,是各国发展的必答题。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陈育明在致辞中表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已成为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坚定抉择和战略宣言,彰显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确定性,阐明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繁荣互为机遇”的共生逻辑,标定了“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走向驱动者”的角色升级。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发言指出,中国五年规划以其持续的连贯性与灵活的适应性,已成为现代治理中极具延续性的重要工具。

英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石尚谦表示,今天的英国与中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外交等领域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尽管当前国际局势充满不确定性,但英中两国应继续深化合作,这不仅为两国带来发展机遇,也为全球提供重要的公共产品。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中国学术网总负责人、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恩里克·杜塞尔·彼得在发言中提出,中国所引领的全球化进程为拉美地区带来重要发展机遇,并在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全球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

杜塞尔指出,从拉美视角看,中国推动的全球化不仅是一种替代选择,也是实现共同发展与深化南南合作的重要路径。

国际高级政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约瑟尔·格雷戈里·马奥尼表示,中国的成功不仅在于硬件技术,更在于强大的社会动员与协同能力,能够高效规划资源、引领民众共同应对挑战,为世界提供重要的中国方案。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李雅芳提出应深入理解文明互鉴的理论内涵,倡导新时代中国文明观;准确把握文明互鉴与世界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凝聚价值共识;同时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以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世界现代化路径,让文明互鉴之光照亮人类共同未来。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专家范恒山表示,制定实施战略规划是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和政治优势。中国各类战略规划对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设计师陈文玲指出,2026年至2030年中国将通过创新与“双循环”实现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产业体系全面升级、市场枢纽地位强化、科技自立取得突破、基建保持领先、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城市群协同发展、对外开放深化。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吕本富指出,中国发展的底层逻辑已实现三次跃迁: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单兵推进到生态共舞,从规模导向到可持续导向,能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借鉴。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本次论坛议题设置前瞻、讨论深入务实,为深化对不同现代化路径的理解、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提供了高质量平台,也为推进全球发展议题贡献了建设性视角。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6-2026 伪基站购买 www.buksms.com 版权所有 电话:Tg:@bksms 地址:香港九龙塘达之路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