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5G偽基站,价格、配置、性能参数介绍:
【机型1:便携式背包伪基站】
价格7500usdt。小型便携式单运营商版,包含5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三五千条。
【机型2:车载式2个运营商版】
价格1.3万usdt。包含12个band频。每1小时发短信1万~2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机型3:车载式2个运营商~高配版】
价格2.3万usdt。包含20个band频。一小时发短信3万~5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注明:一台伪基站,包含的band频个数越多,发短信的速度越快、效果越满意!】
视频演示:客户反馈,伪基站短信发送平均1小时1.5万条以上!


人民网上海11月10日电 (记者唐小丽)今天上午,2025年度上海国内合作交流研讨活动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副市长陈宇剑,市政府副秘书长章雄,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党组书记、主任杨峥等出席活动。来自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上海投资咨询集团公司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五年深耕结硕果 多维协作谱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始终将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秉持“中央要求、当地需求、上海所能”的原则,在脱贫攻坚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等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沉甸甸的成果。
在项目支持方面,过去五年,上海统筹安排实施项目4000余个,通过产业、劳务、消费等多项行动,为对口地区发展筑牢根基。“16+16”重点合作园区建设有序推进,200余个项目落地生根,成为区域产业协作的重要载体。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成效显著,日喀则实验学校、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等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让边疆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
区域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上海与福建三明、安徽六安等革命老区的合作日益深化,在红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与大连等地的合作高效推进,船舶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深度协作以及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的复制推广,得到国家相关部门肯定。同时,上海与河南、海南、内蒙古等11个省区市签署合作框架,与168家互助关系机构、215家商协会保持密切联系,为投资促进和区域联动搭建了坚实桥梁。
应急支援与民生保障彰显上海温度。今年年初西藏日喀则定日县6.8级地震发生后,正在上海休假的援藏干部人才第一时间返岗投入抗震救灾。在同济大学、上海建工等专业团队的努力下,受灾最严重的森噶村群众仅用7个多月就住进了新房。此外,上海通过以工代赈政策,带动定日县农牧民增收13.1%,为全国灾后重建提供了“上海样本”。
产业与劳务协作实现双向赋能。崇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海洋装备产业,联合云南临沧打造“海洋装备工”劳务品牌,通过“实习+就业”一体化、“校校企”订单培养等模式,已吸引2000余名临沧劳动者在长兴岛就业,120名临沧籍工人成长为中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上海锦江国际集团以“上海品牌+老区资源”模式,运营三明环大金湖三大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377万元,带动三明接待上海游客同比增长38.7%,六安接待上海游客超250万人次,让革命老区的文旅资源焕发新生。
指数发布明方向 专家献策谋新局
活动现场,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张学良教授发布并解读了2025年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发展指数。该指数基于市场、社会、政府三大联动维度,涵盖产业关联、创新合作等,对148个城市进行精准刻画,为区域合作提供科学参考。
指数显示,北京与上海的联动最为紧密,苏州、杭州、南京、深圳等城市与上海形成较强的合作联结。以上海为中心,长三角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联动日益密切,印证了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
“上海、苏州、南通组成的江海联动区域,GDP已占长三角总量近30%,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张学良教授以沪苏通区域协同发展案例为例,强调上海应进一步推动企业全国布局、产品全国行销、服务全国赋能,同时各地需从“输血”转向“造血”,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实现双向共赢。
与会专家围绕“十五五” 时期区域合作的新趋势、新挑战展开深入研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指出,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对口支援工作需聚焦常态化防返贫机制建设,强化产业就业帮扶,优化欠发达地区要素保障等。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专家王艳华对上海对口支援工作的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上海的“整科室整建制”医疗教育帮扶、产业园区共建、消费帮扶机制等经验值得全国借鉴。针对“十五五”发展,她建议上海进一步发挥“五个中心”优势,推动“上海研发+当地制造”“上海市场+当地产品”模式深化,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与对口地区共建应用场景,同时聚焦“一老一小”等民生关切,优化项目布局与运营机制。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表示,高校作为智力支撑的重要力量,将持续深化与政府部门的合作,通过课题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式,为区域联动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助力“十五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锚定新征程 续写协同发展新篇章
站在“十五五”新的历史起点,上海明确了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的新方向、新举措。未来,上海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创新帮扶思路,聚焦对口地区防返贫底线,深化产业、消费、劳务等领域合作,推动双向赋能,提升帮扶效率;二是优化工作机制,聚焦产业合作、人才交流、交往交融等重点,推动优势互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深化各方协同,发挥驻外驻沪办事机构桥梁作用,统筹高校、智库、企业等各方力量,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具体实践中,上海将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教育帮扶方面,将继续推进“组团式”援教,扩大跨区域教研共同体覆盖面,助力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让更多牧区孩子圆梦大学;医疗帮扶将聚焦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推广先进诊疗技术与管理经验,改善边疆群众就医条件;产业协作将重点打造“美丽星村”等农文旅融合项目,推广普洱“咖旅融合”模式,通过“党建+农户+合作社+企业”机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将成为联结情感的重要纽带。东方卫视《潮童天下》栏目将继续深化沪疆、沪藏两地青少年互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模式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将持续推进“爱在边疆·点亮国门”项目,通过“梦想中心”建设、教师赋能、远程课堂等方式,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边疆儿童。
研讨活动围绕“十五五”时期深入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接续推进对口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等开展交流。与会嘉宾表示,立足新征程,上海要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按照“中央要求、当地需求、上海所能”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强化主动作为、强化整体推进,在创新思路、开阔视野,优化体制、强化机制,深化协同、统筹力量上下更大功夫,以新作为、新气象、新成效续写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新篇章。